个人简介
马晓君,女,汉族,1970年3月出生,教授。现任MK体育·(国际)官方网站,mksport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纪委书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创新创业导师。主讲《中国概况》《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创业基础》等课程。获辽宁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优秀指导教师、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大赛优秀指导教师、辽宁省来华留学教育突出贡献奖、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辽宁省来华留学工作先进工作者、沈阳市优秀辅导员标兵、沈阳市优秀党务工作者、辽宁大学首届“十佳辅导员”、优秀共产党员、“三育人”先进个人、“巾帼建业”先进个人、辽宁大学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等省、市、校级荣誉70余项。
研究领域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社交圈层化、志愿服务平台、创新创业
一、研究项目
[1] 主持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基地一般项目:大学生网络社交圈层化特点与引导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52406008,2024-2025年
[2] 主持完成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基地一般项目: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批准号:52007010,2020-2021年
[3] 主持完成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政专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研究,项目批准号:L18DSZ004,2019-2021年
[4] 主持完成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基地资助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继承创新研究,项目批准号:51812006,2018-2019年
[5] 主持完成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基于志愿服务载体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项目批准号:L14BSZ012,2014-2016年
[6] 主持完成中共辽宁省委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重点课题:基于大学生党员主体视角下的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GXDJ2015-C002,2015-2017年
[7] 主持完成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咨政建言课题: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党建思想研究,项目批准号:2015lslzz-50,2015年
[8] 主持完成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立德树人理论与实践,项目批准号:JG15DB154,2015-2016年
[9] 主持沈阳市委教科工作委员会,沈阳市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研究立项课题: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SDSZ-2025-134,2025-2026年
[10] 主持完成沈阳市社会科学立项课题:立德树人契机下高校德才兼备人才培育管理研究,项目批准号:SYSK2015-04-04,2015年
[11] 主持完成辽宁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课程思政项目:新环境 新角度 新思路 新途径—新文科视域下中国概况类课程教学创新研究,2021-2022年
[12] 参与完成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政专项:“双一流”视阈下辅导员工作在一流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改革创新研究,项目批准号:L19BSZ074,第一参与人,2020-2025年
[13] 参与完成中共辽宁省委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辽宁省高校党建理论研究重大课题:加强高校干部队伍政德官德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GXDJ2013—W003,第一参与人,2013-2014年
[14] 参与完成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机制视角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批准号:UPRP20140795,第一参与人,2014-2017年
[15] 参与完成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人才兴省战略下辽宁省高校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培育研究,项目批准号:JG17DB221,第一参与人,2017-2019年
[16] 参与完成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项目:创新人才培养视域下的跨校修读学分课程建设与创新研究,第一参与人,2017-2019年
[17] 参与完成沈阳市社会科学立项课题:关于沈阳市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SYSK2017-04-08,第一参与人,2017年
[18] 参与完成沈阳市社会科学立项课题:传统文化视域下构建以雷锋精神为内核的沈阳城市精神路径研究,项目批准号:SYSK2017-04-29,第一参与人,2017年
[19] 参与完成沈阳市社会科学立项课题:沈阳市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引导研究,项目批准号:SYSK2017-04-25,第一参与人,2017年
[20] 参与完成沈阳市社会科学立项课题:关于沈阳市实施以雷锋精神为内核的城市文化建设工程的实施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SYSK2017-04-32,第一参与人,2017年
[21] 参与完成沈阳市社会科学立项课题:老龄人口社会背景下高校志愿服务机制构建研究,项目批准号:SYSK2016-04-02,第一参与人,2017年
[22] 参与完成沈阳市统战理论研究重点课题:新时期统战工作的新媒体应用研究,项目批准号:SYTZ2018036,第一参与人,2017-2019年
[23] 参与完成沈阳市统战理论研究重点课题:基于文化认同视角下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统战文化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SYTZ2015010,第一参与人,2015年
[24] 参与完成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基地资助项目:新时代将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融入,项目批准号:51911009,第一参与人,2019-2020年
[25] 参与完成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基地资助项目:高校立德树人实践载体研究,项目批准号:51712001,第一参与人,2017-2018年
[26] 参与完成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基地委托项目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长效机制探索,项目批准号:wt52007008,第一参与人,2020-2021年
[27] 参与完成辽宁大学党建重点项目:构建大学生党员服务群众载体与平台实证研究,项目批准号:LDDJ130106,第一参与人,2015-2016年
[28] 主持完成辽宁大学共产党员工程立项:大手拉小手--步云山小学支教志愿活动,2015年
二、研究成果
1.期刊论文
[1] 马晓君.基于传统文化的德育现代性路径建构[J].现代教育管理,2019(02):20-24
[2] 马晓君.青年党员志愿服务切勿“华而不实”[J].人民论坛,2016(24):120-121
[3] 马晓君.志愿服务视角下的高校德育机制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2):154-157
[4] 马晓君,潘昌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困境与推进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5(01):78-82
[5] 马晓君.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立德树人”路径探索[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171-176
[6] 马晓君,罗焕.大学生网络社交圈层化特点与引导策略研究[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5(01):50-53
[7] 马晓君.志愿者活动对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意义[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10-12
[8] 马晓君,潘昌伟,高亮,王晋.志愿服务载体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587-591
[9] 马晓君.法律保护视域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者权益再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698-702
[10] 马晓君,邓晓文.高校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的使命与任务[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480-485
[11] 马晓君,邓晓文,许成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2):82-84
[12] 马晓君,潘昌伟,陈立江.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探索及实践[J].未来与发展,2014(11):87-90
[13] 马晓君,潘昌伟,李娜.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纳入入实习实践课程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196-199
[14] 潘昌伟,高亮,马晓君.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核心与基础[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12-14
[15] 潘昌伟,马晓君.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学分化”的可行性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8):20-21
[16] 赵薇,马晓君.创新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平台实证研究[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4(03):69-73
[17] 高亮,马晓君.高校师德建设的现实问题与路径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05):97-99
[18] 李娜,潘昌伟,马晓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学科建设[J].滁州学院学报,2015,17(01):125-127
[19] 李娜,潘昌伟,马晓君.高校教师本体视角下的教学积极性因素研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2):63-66
[20] 潘昌伟,马晓君.比较维度下的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沈阳干部学刊,2015(01):45-47
[21] 李娜,马晓君.大学生就业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J].沈阳干部学刊,2014(02):31-33
[22] 李玉强,潘昌伟,马晓君.基于传统文化德育功能下的立德树人路径研究[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04):96-99
[23] 李玉强,高亮,马晓君.高校立德树人实践载体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8(07):87-91
[24] 李娜,潘昌伟,马晓君.基于教师主体意识下的师德机制培育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5(02):77-80
2. 专著教材
马晓君.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研究[M].辽宁大学出版社,2018.9
三、研究获奖
[1] 马晓君.论文“高校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的使命与任务研究”获“教育对外开放与辽宁新一轮振兴”第一层次论文,2018年
[2] 马晓君.论文“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纳入实习实践课程研究”获辽宁省“十二五”高等教育研究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2015年
[3] 马晓君.论文“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探索与实践”获辽宁省“十二五”高等教育研究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2015年
[4] 马晓君.论文“重返文化:新形式下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研究”获2017年度辽宁省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三等奖,2018年
[5] 马晓君.论文“志愿服务视角下的高校德育机制构建”获2018-2020年度沈阳市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2020年
[6] 马晓君.论文“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立德树人”路径探索”获2014-2016年度沈阳市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2016年
[7] 马晓君.论文“高科技成果转化的困境与推进策略”获2016-2018年度沈阳市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2018年
[8] 马晓君.论文“新时期统战工作的新媒体应用研究”获2018年度沈阳市统战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19年
[9] 马晓君.论文“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核心与基础”获2016-2018年度沈阳市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2018年
[10] 马晓君.论文“刍议师德建设的现实问题及路径”获辽宁大学“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主题征文二等奖,2014年
[11] 马晓君.科研项目“立德树人契机下高校德才兼备人才培育管理研究”获沈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5年度课题结项一等奖,2015年
[12] 马晓君.科研项目“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引导研究”获沈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7年度课题结项一等奖,2017年
[13] 马晓君.科研项目“传统文化视阈下构建以雷锋精神为内核的沈阳城市精神路径研究”获沈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7年度课题结项三等奖,2017年
[14] 马晓君.科研项目“关于沈阳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对策研究”获沈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7年度课题结项三等奖,2017年
[15] 马晓君.科研项目“老龄人口社会背景下高校志愿服务机制构建研究”获沈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6年度课题结项三等奖,2016年
[16] 马晓君.“中华文化传播视域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荣获2021年度辽宁大学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2021年
[17] 2018-2019年度沈阳市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奖一等奖,2019年
[18] 2016-2017年度沈阳市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奖三等奖,2017年
[19] 2014年沈阳市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奖二等奖,2015年
主讲课程
本 科 生: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咨询、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创业基础
国际学生:中国概况
研 究 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